價格上的優(yōu)勢曾經是國內重卡企業(yè)爭奪市場的重要法寶,F在,這一法寶的威力正在逐步減弱 上半年,中國重型卡車企業(yè)強烈感受到來自進口車的壓力。 2005年以來,重卡企業(yè)一直把市場的不景氣看作是自己的大敵,并堅持不懈地與之戰(zhàn)斗。現在,他們發(fā)現又多了一個新的、不可忽視的強大對手。 一家重卡企業(yè)的銷售人員向《財經時報》記者抱怨,他至今都對沃爾沃卡車公司感到耿耿于懷,因為在今年年初,對方奪走了他的一個重要客戶。據悉,這種被國外公司搶走客戶的現象現在很普遍。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19噸以上重卡的銷售繼續(xù)陷入低迷,與同樣糟糕的去年相比,同比下降了約15%。 就在國內重卡市場陷入低迷的時候,進口重卡卻實現了高速增長,20噸以上的柴油重卡今年一季度就進口了860輛。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只有351輛,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45%。 進口產品獲青睞 前幾年,國產的重卡占領了幾乎整個中國市場,進口卡車則由于價格較高的原因,在中國的銷售十分艱難。 作為全球領先的卡車制造商,雷諾卡車此前在中國市場上,無論是從知名度還是市場份額來看,都沒有取得應有的地位。到去年為止,其在中國的保有量僅為1000多輛。 另一個知名的卡車制造商——沃爾沃卡車公司去年一個季度在上海地區(qū)的銷量僅為數十輛。
即使在市場總體表現糟糕的2005年,進口重卡依然不是國產品牌的對手。 統(tǒng)計顯示,去年,國產重卡市場下滑超過40%,但進口品牌市場的下滑幅度更大,中國進口卡車(包括CKD進口在中國合資生產)總量3987輛,同比下降60%。 然而,很短的時間內,這一切就發(fā)生了變化,進口品牌現在已經開始成功地從國產品牌手中分羹。 與去年同期相比,沃爾沃卡車在國內的銷量已經增加了一倍。 作為沃爾沃卡車的忠實用戶,總部在鎮(zhèn)江的寶華物流今年3月又和沃爾沃卡車簽署了一筆大合同,打算向該公司采購100輛重卡。 這家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危險品運輸企業(yè),過去使用近百臺沃爾沃卡車從事危險品運輸,他們打算在不遠的將來,把這一數字提高到500輛。 寶華物流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在做出采購決定之前,企業(yè)幾乎考察了所有品牌的卡車經銷商。但幾經比較,沃爾沃的“全金程”全面物流解決方案成功地吸引了企業(yè)。 這位負責人說,多數國內卡車經銷商賣的僅僅是卡車,而沃爾沃賣的卻還包括讓企業(yè)安全、高效運營的方法。 提起這個訂單,即使是過去了4個月的今天,沃爾沃卡車公司駐京辦的一位主管依然感到很興奮。這筆涉及到100輛重卡的大訂單,是該公司迄今為止在亞洲地區(qū)一次性銷售數量最大的訂單。他認為,這代表了用戶對沃爾沃卡車價值的認可。
另一個重卡巨頭雷諾也在國內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據介紹,該企業(yè)在中國的銷售較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價格不再是優(yōu)勢 對于大多數國內重卡生產企業(yè)來說,價格上的優(yōu)勢曾經是其爭奪市場的重要法寶,F在,這一法寶的威力正在逐步減弱。 據了解,同去年相比,隨著人民幣升值以及關稅的下調,包括戴-克、沃爾沃和雷諾等在內的重卡巨頭,都相繼調整了產品的價格,降低幅度達到5%~10%。這縮小了國外品牌在價格上與國產品牌的差距。 作為重卡的最重要客戶,許多物流企業(yè)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他們開始逐步接受國外企業(yè)的一種觀點:價格上的差距并不足以說明問題,決定是否購買一輛卡車,應該看資產回報率和最佳盈利點。 國內一家知名物流企業(yè)的一位高管告訴《財經時報》記者,進口重卡雖然價格很高,但完好率遠遠超過國產車。一般的國產品牌一月只能跑20天,而進口品牌可以跑28天以上,再加上速度和安全上的優(yōu)勢,其性價比和國產品牌的差距已經不大。 更重要的是,作為現代化的物流企業(yè),對于運輸時間的準確率要求很高。因此,國產車價格上的優(yōu)勢已經在其他方面基本上被抵消。 這位高管認為,許多企業(yè)在購買20噸以上的大型重卡時,更看重的已經是質量而不是價格。 陜汽今年上半年在國內銷售的高速增長,被認為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詮釋。據了解,雖然陜汽的產品價格比其他國內競爭對手更高,但是,上海不少物流企業(yè)都表示愿意購買陜汽旗下的重卡。 在談到為何選擇陜汽產品的原因時,上海集祥貨運有限公司的一位主管介紹說,由于質量方面的優(yōu)勢,陜汽幾款重卡的完好率較其他品牌要高。這方面帶來的好處甚至超過了價格的優(yōu)勢。 跨國公司信心不足 盡管進口車的銷售在迅速升溫,但在是否在中國建廠的問題上,多數跨國公司依然在猶豫中。 東風雷諾卡車項目去年就不得不宣布被迫推遲。最樂觀的看法是,第一輛國產雷諾卡車最早要到2007年底才能露面。 雷諾卡車一再解釋,這是由于其母公司沃爾沃集團在華已經擁有兩個合作伙伴,中國政策是道難以逾越的門檻。但有業(yè)內人士認為,考慮到近年來國內重卡市場的衰落,雷諾卡車建廠之事后拖自然順理成章。 從《財經時報》記者在沃爾沃卡車公司了解到的情況看,該企業(yè)目前還無意在國內建廠。 沃爾沃卡曾宣稱要在中國建成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不過,現在在沃爾沃卡車已經很少再聽到這樣的說法。該公司的一位高管承認,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成本過高都會是其在中國建廠的最大阻礙。
據介紹,由于國內出臺了包括《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使得大部分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國產沃爾沃卡車生產成本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進口車的稅率卻在下降。這樣的結果,導致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成本比進口車還高。 正因如此,沃爾沃卡車和重汽的整車合資項目——華沃公司從去年開始就陷入半停產邊緣。據最新說法,這個中國最大的商用車合資項目很有可能面臨終結。
誰把重卡趕回了老家 中國重卡企業(yè)正在遭遇尷尬的境地。在幾年前成功走出去的他們,現在不僅被人趕回了老家,連家門口的市場也正面臨外國產品的蠶食。 去年在出口方面表現活躍的東風、陜汽等企業(yè),今年都很少提到出口的事。有消息說,包括這些骨干企業(yè)在內,國內重卡今年的出口均表現不佳。 風風光光地出去,灰溜溜地回來,這可以說是某些重卡企業(yè)的真實寫照。 對比一下在國外混得春風得意的客車,以及在出口上繼續(xù)保持增長的轎車,甚至還有最近表現不太如意的SUV,原來基礎最好的重卡在出口方面的表現卻是最糟糕!爸袊乜ǖ降自趺戳?”人們有理由發(fā)出這樣的疑問。 政府部門和業(yè)界專家們都坐不住了。針對重卡出去后被趕回老家的現象,他們開始分析原因,各種不同的觀點一一冒出來。 首先有人提出,中國的重卡企業(yè)只注重價格上的優(yōu)勢,卻一向輕視售后服務;接著又有人說,中國重卡企業(yè)忽視技術,質量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一直在拉大;現在最新的觀點又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于中國重卡企業(yè)是一個嚴重打擊。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國際市場上的潰退外,中國重卡企業(yè)在國內也遭遇新挑戰(zhàn)。2006年上半年,進口重卡的銷售量大幅增加,開始對國內企業(yè)構成威脅。 面對被外國品牌一直打到家門口的事實,一些業(yè)內人士不得不相信,與客車、轎車企業(yè)相比,國內重卡企業(yè)這些年來,在技術、服務等各方面已經落后了很多。 這被歸咎于中國重卡企業(yè)的短視。有觀點認為,由于缺乏長遠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重卡企業(yè)不僅發(fā)展速度緩慢,產品技術落后,而且在市場理念上也有很多差距,被外國競爭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如此看來,是重卡企業(yè)自己打敗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