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起,《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從《規(guī)定》上升為《條例》,中國的缺陷汽車召回制度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更何況,《條例》最大的看點,莫過于明確將商用車納入其中,于廣大商用車用戶而言,這當然是好消息,但同時,作為《條例》最大的受益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并不確切了解《條例》的內容,甚至對于中國的商用車召回制度存在誤解…[詳細]
召回是企業(yè)主動承擔責任的表現(xiàn)
召回意味著擔當責任 主動而非強制中國的商用車召回提了很多年,但真正納入到法規(guī)層面還是頭一遭。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解讀,召回是指汽車產品生產者對其已售出的汽車產品采取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動??梢?,召回不是一種政府強制行為而是企業(yè)自覺自發(fā)的,主動為消費者消除安全隱患的行為。既然是主動而非強制,那么,召回企業(yè)的出發(fā)點應該是本著為用戶著想,將用戶的安全放在首位,主動承擔責任,改進并彌補缺陷,保護用戶合法權益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水平。 除了對“召回”的主被動關系存在誤解,很多用戶認為,商用車召回就是廠家無條件的收回已有存在缺陷的車輛,賠付用戶全部車款,或是更換新車。但實際上,更換、退貨只是“召回”的眾多途徑之一,按照條例規(guī)定,“對實施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采取修正或者補充標識、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消除缺陷?!蓖瑫r“生產者應當承擔消除缺陷的費用和必要的運送缺陷汽車產品的費用?!?a href="http://m.feishanghunli.com/truck/2013/0318/article_13014.html" target="_blank" title="">[詳細]
召回需要以企業(yè)實力為支撐
商用車召回不是作秀 以強大的實力為基礎 大企業(yè)敢于承擔重任歷數(shù)國內外的車輛召回,像福特、通用、大眾、雷諾,德國曼、沃爾沃等大企業(yè)其召回的車輛數(shù)量都十分大。一方面是因為"大企業(yè)"往往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愿意主動為用戶的權益負責,他們看重的,更多是用戶口碑和品牌形象;另外一方面,也是尤為關鍵的一點--大企業(yè)有能力承擔召回所要付出的代價。就記者從服務站獲得消息:目前服務站召回的車輛均在保修期外,其召回的車輛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故障,企業(yè)本著負責的態(tài)度,為用戶掃清任何安全隱患,不僅對相應的部件更換新的設備,同時對車輛進行一次免費的維修保養(yǎng),排查用戶車輛在運行中的任何細微隱患。服務站楊站長對記者說,從國內商用車召回的看,也只有那些大企業(yè)才敢這么做,沒有召回的車企并不代表著沒有問題,很可能是不敢來面對問題,沒有實力來承擔。為車輛整體做配件更換維修保養(yǎng)所費用全部是有企業(yè)來承擔的。 召回體現(xiàn)國家與廠商的持續(xù)負責
商用車召回 降低危險 政府鼓勵企業(yè)積極召回在國外,已經形成了一種國家鼓勵企業(yè)召回—用戶正確看待召回—企業(yè)積極主動召回—召回推動工藝進步的良性循環(huán)。而這一良性循環(huán)的最終受益者正是廣大的商用車用戶。而產生良性循環(huán)的根本,源自國家的正確引導,以及用戶的理解包容。 有著多年商用車從業(yè)經驗的南京依維柯銷售經理周亮表示,中國的商用車召回因使用工況等原因有其自身特點,因此在商用車召回的實施細則上無法借鑒國外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正因如此,中國的商用車召回還處在實行階段,需要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制度。在這樣一個過渡期,不僅需要消費者的理解和包容,更需要國家的鼓勵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像國外一樣,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通過召回,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召回促進著世界汽車工業(yè)的進步
敢于召回才可推動世界汽車進步 召回倒逼質量提升就國內外商用車發(fā)展來看,國外商用車占有很多的優(yōu)勢,最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產品的品質以及服務上。但就筆者了解,國外商用車召回次數(shù)非常頻繁、召回數(shù)量也很客觀。在這些汽車制造強國里,正是因為有了強烈的召回意識、責任意識,才推動了企業(yè)在車輛的技術及安全性能上不斷改進,逐漸接近完美。 在中國乘用車發(fā)展上也有這樣鮮活的案例:中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guī)定》的實施日期是2004年10月1日。2004年6月17日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向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遞交召回申請,決定于6月對缺陷汽車召回。在法規(guī)還未實施之前,一汽轎車并沒有效仿以前諸多廠家的做法,用一個含混隱晦的諸如"免費保養(yǎng)"、"回饋行動"的名義,把問題消弭在無聲無息當中,而是大膽、自覺地走上了法制的軌道。一汽轎車向廣大用戶提供與全球同步的優(yōu)秀產品和國際化的售后服務,重視用戶生命安全,在成為"第一汽車,第一伙伴"理念忠實踐行者的同時,更積極推動了汽車行業(yè)的法制建設。 無論從國外商用車的發(fā)展歷程,還是從國內乘用車的召回經驗,都可以看出,召回是企業(yè)不斷自我完善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這不僅對于國內市場至關重要,對于開拓國際市場更是必經之路。國內商用車企業(yè)在大刀闊斧地開發(fā)國際市場的同時,也必然要補上"召回"這一課。[詳細]
在線交流
| |
召回流程 消除誤解 理性看待商用車召回 誤解一:召回等同于質量差? 在中國,提及召回,常被誤認為是質量差的表現(xiàn)。其實,很多我們熟知的商用車品牌都曾有過召回,甚至是越好的品牌,召回的數(shù)量越多。 2011年8月,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遞交了召回報告,決定召回部分梅賽德斯-奔馳卡車阿克托斯(930-934系列)改裝車。 2012年12月,曼商用車輛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等國內外多家制造商向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遞交了召回報告,召回部分進口曼(MAN) TGL、TGM卡車及改裝車,在中國大陸共涉及400輛。 不僅如此,作為汽車消費大國,美國2011年汽車市場共有約1450萬輛汽車被召回,平均召回率為113%;2010年的汽車召回量更是高于2011年,達到1800萬輛??梢姡趪?,汽車召回“司空見慣”,并不能單純地把召回理解為“質量差”,相反,召回是企業(yè)愿意主動承擔責任的表現(xiàn)。 誤解二:如何召回企業(yè)說了算? 盡管針對《條例》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召回的范圍和數(shù)量并非企業(yè)說了算。 《條例》第十三條規(guī)定,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應當立即通知生產者開展調查分析;生產者未按照通知開展調查分析的,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應當開展缺陷調查。國務院產品質量監(jiān)督部門認為汽車產品可能存在會造成嚴重后果的缺陷的,可以直接開展缺陷調查。 《條例》中提及的“缺陷調查”是專門針對政府主管部門而言,是主管部門對產品生產者的召回活動實施監(jiān)督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意味著如果主管部門認為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較大,并且這種缺陷造成的影響范圍大、后果嚴重、風險發(fā)生幾率高或者社會風險很高,可以不等待汽車產品生產者的調查分析結果,直接啟動缺陷調查。 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國汽車召回數(shù)量約931.01萬輛,其中約234萬輛受主管部門缺陷調查影響而引發(fā)的召回,受缺陷調查影響的召回占總召回數(shù)量的25.1%,特別是2012年,受缺陷調查影響召回占總召回數(shù)量的30.4%。由此可見,召回并不是企業(yè)單方面可以決定的,為了確保用戶權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強力介入對于企業(yè)實施召回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嚴厲監(jiān)控,任何一個企業(yè)最終的召回都是在國家的嚴格審查和監(jiān)督下批準實施和展開的。 誤解三:召回就是廠家賠錢? 《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對實施召回的缺陷汽車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采取修正或者補充標識、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消除缺陷。生產者應當承擔消除缺陷的費用和必要的運送缺陷汽車產品的費用。 上述規(guī)定明確了兩點信息,其一、退貨只是生產者消除缺陷的辦法之一,還有諸如修正或者補充標識、修理、更換等一系列措施;其二、企業(yè)需要為“召回”買單。這一點再次解釋了為什么大品牌、知名品牌的召回率往往要高于一般品牌。首先是大企業(yè)往往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愿意主動為用戶的權益負責,他們看重的,更多是用戶的口碑和品牌的形象;其次,大品牌、大企業(yè)有能力為用戶買單,不管涉及的數(shù)量多少,涉及的費用多高,龐大而深厚的資金基礎是他們勇于承擔后果的“底氣”所在。 與國外幾十年的商用車召回制度相比,我國的商用車召回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不僅需要政府的監(jiān)督和把關,企業(yè)的自覺和付出,更需要用戶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三方通力配合,才能達到用戶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企業(yè)產品質量得以全面提升的雙贏局面。 國外商用車召回事件回放
三菱扶桑2011年1月日本三菱扶??蛙囍晔綍缦蛉毡緡两煌ㄊ∵f交報告,稱因存在起火風險召回31924輛卡車。 沃爾沃卡車2011年4月,沃爾沃卡車公司決定召回生產日期在2010年11月29日至2011年1月21日期間的82輛FM、FH 及FE卡車。 福特公司2011年8月,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公司和美國汽車安全監(jiān)管部門對外宣布,由于福特公司的皮卡汽車存在漏油并可能引發(fā)火災的危險,公司會召回122萬輛皮卡。 戴姆勒公司2012年3月,由于潛在的油路問題,德國汽車制造商戴姆勒公司在北美召回超過10.3萬輛卡車。 豐田汽車2012年11月,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在氣候嚴寒的美國各州和加拿大召回16萬輛在2001年至2004年生產的Tacoma中型皮卡車,主要是因為這些車型的備用輪胎可能脫落。 通用汽車2013年1月,通用汽車宣布,因轉向柱存在缺陷導致車輛在駐車后將發(fā)生滑動,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6.9萬輛全尺寸卡車及貨車。
相關專題
|